首页
学术资讯
学术精汇
百科精选
学术综述
学术专著
学术会议
万商数据
百家在线精选
更多
百科在线精选
商城
2022年广西雷暴活动特征分析
学术精汇
作者:
伍华丽
1
卢炳夫
1
植耀玲
1
何宽
1
黄丹
1
陈小艳
1
作者单位: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摘要:
基于2022年广西三维闪电监测资料、雷达三维拼图数据,融合利用风暴识别追踪技术(Stor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SCIT)和DBSCAN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识别提取1 131个雷暴单体构建雷暴特征数据集,并基于该数据集研究广西雷暴单体的时空分布、移动方向、持续时间、移动速度、移动距离等特征,并进一步对雷暴发生环境下雷达基本反射率、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回波顶高等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雷暴呈南多北少的特征,南部沿海地区的雷暴活动最强;夏季(6—8月)雷暴高发,占全年雷暴数的65.3%,冬季(12—2月)雷暴占比仅为0.18%。一天之中雷暴活动主要发生在11—19时。(2)雷暴单体的移动速度集中在2~16 m·s
-1
,以4~6 m·s
-1
为最多;移动距离集中在100 km以内,以10~20 km为最多;移动方向以东北向、北向、西北向和东向为主。不同移动方向的雷暴单体移动距离、速度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朝东方向移动的雷暴单体速度偏快(8~16 m·s
-1
),移动距离较远(10~40 km);朝南方向移动的雷暴单体速度总体偏慢(2~10 m·s
-1
),移动距离较短(0~30 km);其他移动方向的雷暴单体速度集中在4~12 m·s
-1
,但峰值区间略有差异。(3)雷暴内初闪常发生于雷达反射率大于45 dBz且VIL小于30 kg·m
-2
的区域中,初闪之后的闪电主要分布在雷达反射率为45~65 dBz且VIL≤40 kg·m
-2
的区域内;45 dBz的雷达强回波核顶高达到6 km可作为闪电预警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雷暴追踪
雷暴识别
三维闪电定位仪
雷达回波
刊期:
2024,
6
(43)
所属栏目:
.
基金资助: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2080101,桂科AB20238035),广西气象科研计划项目(桂气科2024ZL07,桂气科2023QN08),广西自然基金项目(2016GXNSFAA380184),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科研计划项目(桂气防2021M03)
分类号:
P446
DOI:
10.12406/byzh.2023-117
页数:
11
页码:
702-712
来源期刊
暴雨灾害
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