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
综述: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作为软驱动器
液晶弹性体(LCEs)结合了液晶(LC)的各向异性和弹性体的弹性特性。LCEs 具有优异的热致变性,包括大且可逆的类骨骼肌形变、可调的加工性能以及高度可编程性。因此,LCEs 已被广泛研究并日益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竞争力的智能软材料。目前,大多数 LCEs 使用热或光作为外部刺激源,其中温度变化或光照会破坏液晶的有序结构,进而影响液晶高分子链的各向异性构象,最终实现材料的驱动。在此综述中,作者讨论了各种已在文献中报道的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eLCEs),重点介绍其化学结构、获得单畴样品的取向方法、导电材料和电极的设计、驱动机制以及驱动性能。同时,根据不同驱动机制,作者介绍了通过机电、电化学和电热效应驱动的 eLCEs。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未来电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的发展。
高分子科技公众号
2025-11-14

出版行业
《海洋(英文)》创刊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
近期,《海洋(英文)》(Ocean)期刊创刊仪式在第四届中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举办。海洋学界同仁齐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见证这一承载着学术使命与时代担当的重要时刻。
SciOpen 公众号
2025-11-13

科研进展
新方法给通信信号装上“瞬时 GPS”,为 6G 超高速数据网络奠定技术基础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信号控制方法,可在信号发出瞬间确定其方向位置,精度达 0.1 度,比现有技术提高约 10 倍。这一成果就像给 6G 通信信号装上了“瞬时 GPS”,有望解决 6G 网络高频信号难以快速对准的问题,为超高速数据通信奠定技术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通信工程》。
科技日报
2025-11-12

科研进展
科学家首次系统揭示极端干旱生态影响机制
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团队联合全球 28 个国家 126 家单位的 177 位科研人员,首次系统揭示了极端干旱生态影响机制,为全球干旱生态研究提供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科技日报
2025-11-12

文献综述
杀虫剂可能损伤睾丸、减少精子数量
当今的大规模耕作方法下,微量的农业化学品不可避免;然而,许多农业杀虫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人体造成伤害。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回顾了 2005 年至 2025 年间进行的 21 项实验研究,相关综述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研究杂志》。这项系统性综述发现,有一致的证据表明,接触杀虫剂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男性生殖健康。
中国科学报
2025-11-11

出版行业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发布
近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2025 年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该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是新时代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丛书共有《通史卷》《天文历法卷》《数学卷》《医药卷》《农业卷》《养殖卷》《饮食卷》《水利航运卷》《建筑卷》《化学化工卷》《冶金卷》《陶瓷卷》《造纸卷》《纺织技术卷》《服饰卷》《兵器卷》《乐器卷》17 卷,900 多万字,6000 余幅插图,既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已有成果的总结与延续,也是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已有成果的拓展与补充,对于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25-11-10

文献综述
人工授精或成基因编辑动物制备新利器——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迎来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短时间内定制基因编辑动物、构建人类疾病模型成为可能。传统方法主要通过对受精卵等早期胚胎进行基因操作来实现,过程复杂且技术要求高。日本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的 Dr. Masahiro Sato 及其研究团队在 BioTech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探讨了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体内受精与工程化精子结合来获取基因组编辑小鼠的全新策略,为基因编辑动物的制备提供了更简便、高效的思路。
MDPI 生物与生命科学公众号
2025-11-06

学术会议
第七届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
近日,“第七届(2025)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爱尔兰、韩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 10 个国家的 300 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科技赋能中国肉牛种业创新与产业高质量稳定发展”为主题,结合学科前沿和产业实际共商肉牛产业发展大计。
中国科学报
2025-11-05

学术会议
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召开
近日,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术大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和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承办。本次大会主题为“以新科技引领水土保持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挪威科学与文学院院士许崇育以及 7 位知名专家围绕流域系统治理、自然灾害防控、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与提质增效、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及水文模型等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报
2025-11-05

出版行业
政府停摆,美一科学期刊前景未卜
据《科学》了解,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旗下已出版 20 余年的学术期刊《预防慢性病》(PCD)的大多数编辑人员被告知将被解雇,这使得该刊物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报
2025-11-04

文献综述
综述:四苯乙烯嵌入型大环主体分子——从分子设计、光物理性质到应用探索
传统超分子大环主体分子虽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其结构多样性有限、光物理性能相对不足且普遍缺乏发光特性,因而限制了其在功能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拓展。四苯乙烯(TPE)作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凭借独特的螺旋桨状结构、良好的可修饰性以及优异的光物理稳定性,已成为构建 AIE 功能体系的理想构筑基元。本综述从分子设计、光物理性质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综述了三类 TPE 嵌入式大环分子的研究进展,深入阐明了其结构设计-光物理性能-功能应用之间的内在关联;此外,还总结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Aggregate 聚集体公众号
2025-11-03

科研进展
具有超导性能的锗材料制成,为开发可扩展量子器件开辟新路径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论文称,他们制备出具有超导性的锗材料,能够在零电阻状态下导电,使电流无损耗地持续流动。在锗中实现超导,为在现有成熟半导体工艺基础上开发可扩展量子器件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日报
2025-11-03

开放获取
arXiv:计算机类综述与立场论文须先经同行评审后再提交
近日,预印本服务器 arXiv.org 的官方博客宣布了一项更新:今后向 arXiv 计算机科学(CS)分类提交的综述(survey/调研)与立场论文(position paper),必须先被正规期刊或会议接收并完成同行评审,且提交时需提供充分的评审通过证明(例如 DOI 或期刊参考信息)。根据官方公告,此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论文洪水”问题。公告指出,特别是生成式 AI 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出现,使得撰写那些不包含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变得“快速而简单”,导致 arXiv 收到了大量此类投稿。
图情那些事儿公众号
2025-11-03

文献综述
科学家称麸质不是麸质敏感问题所在
近日,一篇科学综述称,许多人所谓的“麸质敏感”实际上可能与肠脑沟通方式有关,而非麸质本身。该病症影响全球约 10% 的人口,新发现可能重塑其认知、诊断和治疗方式。这篇全面综述发表于《柳叶刀》,分析了关于非乳糜泻麸质敏感(NCGS)的现有研究。研究人员旨在阐明为何没有乳糜泻的人群在食用含麸质食物后会出现腹胀、腹痛和疲劳等常见症状。
中国科学报
2025-11-02

文献综述
综述:环境与工业应用中使用低成本吸附剂去除氟化物的研究进展
氟过量通过饮用水和环境途径危害人类健康(如氟斑牙、氟骨症)和生态系统,其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及自然风化。国际主流除氟技术中,吸附法因低成本、高性价比受关注,但现有材料存在选择性不足、受环境影响等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过去十年中 100 余篇关于低成本材料吸附除氟的最新研究,涵盖铝基、铁基、锆基材料以及蒙脱石、膨润土和黏土等;详细探讨了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等温线模型及潜在机理等关键内容。此外,本文还对低成本吸附剂在环境修复、资源回收及工业过程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批判性评估。
科爱 KeAi 公众号
2025-11-01

文献综述
综述:用于去除水中传统及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非常规吸附材料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类广泛存在、具有持久性的有害污染物,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发了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水中 PFAS 的去除依赖于吸附技术,所使用的常规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ACs)和离子交换树脂(IERs)。然而,由于环境中 PFAS 的化学结构多样,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吸附材料以提高其选择性,并实现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快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在此背景下,本文报道并探讨了非常规吸附材料(即易于获取的生物基材料如蛋白质、先进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和环糊精)的应用成果。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 Emerging Contaminants 上。
科爱 KeAi 公众号
2025-11-01

文献综述
绵羊人工授精成功的内源和外源因素研究:全球综述
在全球范围内,绵羊人工授精被视为提升遗传质量和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其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影响绵羊人工授精(AI)成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来自摩洛哥的学者 Bouchra El Amiri、Abdellatif Rahim 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旨在为研究人员、兽医和养羊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优化 AI 程序的效率和成功率。
MDPI 开放科学公众号
2025-11-01

文献综述
探索房颤复发的多元预测因素
近年来,房颤(AF)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持续上升。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显著增加了中风、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尽管导管消融(CA)已成为治疗症状性房颤的有效手段,但复发问题仍然是临床管理中的一大挑战。近期,Roopeessh Vempati 博士及其团队在 Hearts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redi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A State-of-the-Art Review”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房颤消融后复发的多元预测因素,为优化患者选择、手术结果及长期心律管理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MDPI 医药学公众号
2025-11-01

科研进展
人肾类器官首次实现与猪肾功能整合
由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牵头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肾类器官与活体猪肾在体外结合,并移植回猪体内,同时对类器官的存活和功能整合进行了实时监测。这项研究标志着再生医学和个性化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利用人类干细胞衍生的肾脏类器官开展细胞治疗临床试验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科技日报
2025-11-01

文献综述
综述:离子水凝胶传感器——迈向下一代个性化健康监测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医疗的迅速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逐渐成为实现个性化健康监测的重要支撑。如何让设备既“聪明”又“贴近人”,成为材料科学与生物电子学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离子水凝胶传感器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与离子导电特性,在众多候选材料中脱颖而出,正引领着新一代智能医疗电子的发展方向。基于此,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团队系统梳理了离子水凝胶传感器的材料体系、结构构筑策略与关键性能,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智慧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潜力。该综述论文以“Ionic Hydrogel Sensors toward Next‐Gen Personalized Healthcar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上。
高分子科技公众号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