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行业
《新编国际组织概论》发布
10 月 24 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高校智库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院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三进”与国际组织教材教师团队建设研讨会暨《新编国际组织概论》新书发布会。《新编国际组织概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多边主义实践的经验为基础,汲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国际组织教材编写成果,旨在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知识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报
2025-10-27

文献综述
元素的影响:锌、铜和硒在骨关节炎中的新作用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软骨退变、软骨下骨改变、滑膜炎症和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关节疾病。虽然传统上归因于机械和年龄相关的因素,但营养成分在疾病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韩晶教授及其团队在 Nutrients 期刊发表了综述文章,重点探讨了三种必需微量元素锌、铜和硒在骨关节炎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基于临床研究、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以及基于人群的数据,综合了 OA 患者中微量元素状态、机制途径和治疗潜力的证据,包括增强微量元素在关节组织中靶向传递和治疗效果的新兴纳米药物策略。文章综述了骨关节炎研究和临床护理中微量元素分析的必要性,为骨关节炎预防和治疗中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的探索提供了支持。
MDPI 生物与生命科学公众号
2025-10-26

文献综述
综述:从自然到医学——压电生物材料构筑智能电子未来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杨征保教授与斯坦福大学张卓敏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 Chemical Reviews 发表题为“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Piezoelectric Biomaterials for Bioelectronic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该工作系统总结了压电生物材料的设计、模拟、制造与应用,为构建柔性、可降解、智能化的生物电子体系提供了完整的研究框架。
高分子科技公众号
2025-10-25

出版行业
Wiley 收购光学与光子学顶刊 Nanophotonics
随着量子科学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竞相实现广泛应用和商业可行性,纳米级光物理学已成为科学界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Wiley 于近日宣布收购 Nanophotonics 期刊,该期刊是一本位列 ISI 光学与光子学类别(Optics & Photonics)前 20 名的开放获取期刊。此次收购增强了 Wiley 极具影响力的期刊组合,涵盖物理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使其在新兴光子学应用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Wiley 威立公众号
2025-10-25

科研进展
海南发现油茶新物种
海南大学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热带植物》上。
光明日报
2025-10-24

知识服务
中国科学院“指南针联盟”发布首款生命科学知识智能体 XCompass
生命科学是当今最为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之一。据统计,全球已发表生命科学相关论文超过 4 亿篇,并以每年数百万篇的速度持续增长。如何在海量文献与知识数据库中快速、精准地掌握学科前沿进展与核心成果,已成为科学家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避免重复研究的关键挑战。为此,在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统筹部署下,基于中国科学院磐石体系的整体框架,由中国科学院“指南针联盟”发起、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动物研究所共同牵头,联合文献情报中心及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发,正式推出首款专为生命科学家打造的知识智能体 XCompass。XCompass 聚焦生命科学领域,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 AI 数字生命智能体。
科学数据银行公众号
2025-10-24

科研进展
新平台能同时修改 T 细胞中多个基因
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一项由美国 Arc 研究所、格莱斯顿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他们将基因工程与表观遗传工程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表观遗传编辑平台,能同时修改人类 T 细胞中多个基因,实现了对 T 细胞的高效、安全多基因调控,为突破下一代细胞疗法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
科技日报
2025-10-24

科研进展
高分辨率模拟发现:银河系中心暗物质呈扁平盒状结构
德国波茨坦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联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和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模拟发现,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暗物质并非呈球形,而是呈扁平盒状结构且不对称,与银河系古老恒星核结构高度一致,为“伽马射线过量源于暗物质湮灭”的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
科技日报
2025-10-23

科研进展
新方法利用食用真菌生成防渗膜
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朗格缪尔》期刊报道,美国缅因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食用真菌生成防渗膜的新方法。他们将真菌与木质纤维结合,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效阻隔水、油及油脂的保护膜。在概念验证实验中,这种防渗膜可在纸张、牛仔布、聚酯毡及薄木材等常见材料上生成,显示出替代塑料涂层的潜力。
科技日报
2025-10-23

文献综述
南方科技大学刘星吟团队综述:从肠道到基因,微生物代谢物如何参与表观调控?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刘星吟教授团队在 Science Bulletin 发表题为“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s in the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host”的综述论文,梳理了肠道菌群代谢物通过表观修饰机制调控宿主基因表达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个颇具启发性的框架:MDME 轴(Microbiota-Derived Metabolite-Epigenetic axis,微生物代谢产物-表观遗传轴)。
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号
2025-10-23

科研进展
科学家揭开四足动物肢体姿势转变与体型演化关联之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联合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及日本东京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现生美洲短吻鳄与化石鳄类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四足动物肢体姿势转变的生物力学效应。这一古生物演化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文献综述
综述:钙钛矿中激子极化激元的最新研究进展
钙钛矿是一类在太阳能电池领域表现出色的材料,如今在先进光学领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多功能半导体能够以传统材料(如硅)无法实现的方式捕获和发射光,为创造前沿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便宜、更简单的方法。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Andrey E. Miroshnichenko 教授和 Haroldo Hattori 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领衔撰写的综述,全面讨论了钙钛矿材料中激子极化激元产生和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综述以“Recent advances in exciton-polariton in perovskite”为题发表在 Opto-Electronic Science。
光电期刊公众号
2025-10-23

科研进展
从“感光”迈向“识形”,视网膜下微芯片助黄斑变性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结合一副高科技眼镜,首次真正提供“形式视觉”,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在一项临床试验中,32 名完成一年随访的参与者中有 27 人恢复了阅读能力。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
2025-10-22

科研进展
AI“重编程”癌症干细胞促其自毁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摧毁癌症干细胞的新方法,该方法在结肠癌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精准识别治疗靶点,并通过“重编程”癌症干细胞促使其自我毁灭。这种方法仅针对癌细胞,不影响周围组织,有望成为比现有治疗方法更安全、更精确的替代方案。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期刊上。
科技日报
2025-10-22

学术会议
2025 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清洁能源论坛举行
近日,2025 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平行论坛之一“清洁能源论坛”在上海举行。围绕“工程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主题,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工程应用,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低碳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学术会议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建造与运维技术创新论坛举行
近日,“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建造与运维技术创新论坛”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中交四航科技园举行。论坛旨在凝聚行业智慧,聚焦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共同探讨前沿技术趋势与创新实践,为推动中国基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程亮、清华大学教授李克非分别围绕“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技术与‘工程医院’平台建设”“海底管缆在位稳定性关键技术”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多屏障防护体系”作专题报告。他们的分享立足国际前沿、紧扣工程实际,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智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创新路径。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学术会议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近日,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CEIC 2025)在广州成功举办。此次会议聚焦“电子与通信技术、网络与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与会专家学者就最新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积极分享,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有益的启发。
中国科学报
2025-10-22

科研进展
月球水从哪里来?这一重要发现开辟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研究,识别出来自太阳系外一种名为“CI 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种残留物里富含水等成分。这一研究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思路。该成果在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文献综述
罗凤鸣团队探讨可降解气道支架的材料性能与临床应用潜力评估
在治疗气道狭窄方面,气道支架的植入至关重要。当前,临床常用的硅胶与金属支架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因其永久性材料属性,患者需再次接受侵入性操作进行移除,引发诸多不适与风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凤鸣团队在 Karger 的 Respiration 期刊上发表题为“Airway Stents from Now to the Future: A Narrative Review(从现在到未来的气道支架)”的叙述性综述,汇总了可降解气道支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气道支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Karger 医学出版和发表公众号
2025-10-21

学术会议
2025 年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国际会议召开
近日,2025 年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国际会议(ICBAIE 2025)在上海理工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工程等领域的前沿动态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报
2025-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