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性腺分化特征研究

学术精汇
作者:
王彦茹张燕阮泽超王跃斌汪倩凤姚赛男柴学军*
作者单位:
1.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3. 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早期性腺分化特征,以0~65 dpd(day post deliver,分娩后日龄)的仔稚鱼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学、性激素及性腺分化相关基因3个层面对早期性腺分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菖鲉5 dpd开始出现原始生殖细胞,15 dpd开始迁移到生殖嵴并进一步发育为原始性腺;40 dpd卵巢腔出现,标志着卵巢分化开始;55 dpd输精管出现,标志着精巢分化开始。结合各时期性腺分化比例统计发现,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卵巢先于精巢分化,且分化为卵巢的比例高于精巢。此外,性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雌二醇(E2)和睾酮(T)含量在各时期均有分布且在20 dpd含量最高,可能参与原始性腺生长发育的调控。在性腺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ERα、ERβ2(雌激素核受体基因α、β2)和Foxl2(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基因2)在30~35 dpd表达量出现显著性上调,可能与卵巢分化存在密切联系;Amh(抗米勒管激素基因)和Dmrt1(双性及mab-3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在60 dpd时表达量出现显著性上调,可能与精巢分化存在密切联系。首次对人工培育条件下褐菖鲉早期性腺分化过程进行连续追踪和系统研究,掌握性腺分化的时间节点和生物学特征,结果将有助于丰富卵胎生鱼类生殖生物学理论,为后续深入开展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前期基础。 
关键词:
褐菖鲉早期性腺分化组织学观察性激素变化基因表达
刊期:
2025,3(56)
所属栏目:
研究论文_生物学
基金资助:
舟山市育种育苗科创中心专项(2024Y001-4号),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选项目(HYS-ZX-202303号),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计划科技项目(HYS-CZ-202302号),舟山市公益科技项目(2023C31042号)
分类号:
Q789; S965
DOI:
10.11693/hyhz20250100013
页数:
11
页码:
770-780
来源期刊
海洋与湖沼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