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20年华北地区7—8月份极端降水频次趋势转折及可能原因分析

学术精汇
作者:
郭敬环刁一娜邵建红刘逸璋
作者单位: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系
摘要:
区域性极端降水(Regional extreme precipitation,REP)破坏性强,会造成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7—8月份REP频次趋势转折,并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7—8月REP天数存在1986、1995和2003年三个趋势突变点,在1961—1985年(P1)和1995—2002年(P3)时段有减少趋势,1986—1994年(P2)和2003—2020年(P4)时段呈现增多趋势。华北地区REP事件发生时有水汽通量辐合,并且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对流层高层有异常高压(东北高压)存在。P2、P4时期较P1、P3时期东北高压位置偏南,38°N以南的华北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强,REP天数增多。P1、P2时期异常水汽通量来自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而后两个时期只来自西北太平洋,这是东亚夏季风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增强的结果。东北高压的发展在P1、P3时期与沿中纬度西风急流(急流)传输的波活动通量有关,在P2、P4时期高纬度活动中心发挥作用并且在季节背景上该高压较强,P2时期促使东北高压发展的波活动通量来自急流和高纬度活动中心两支路径,而P4时期波活动通量主要沿高纬度传播。REP天数减少在P1时期主要是东亚夏季风显著减弱不利于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的结果,而P3时期是东亚夏季风减小和急流减弱共同作用所导致的;REP天数增多在P2时期是因为急流的显著增强,有利于东北高压的发展,而在P4时期西太副高的增强保证了东亚夏季风减弱之后向华北地区的水汽输送,并且北极海冰范围减少可能通过影响高纬度活动中心,在急流减弱之后建立了由高纬度向华北地区传输的波活动通量新路径,两者共同作用使得REP天数增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区域性极端降水 趋势转折 波活动通量
刊期:
2024,1(54)
所属栏目:
研究论文
基金资助: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19ZD12),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9YFA0607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5025)
分类号:
P64
DOI:
10.16441/j.cnki.hdxb.20220275
页数:
14
页码:
12-25
来源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