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亚洲季风的演化过程

学术精汇
作者:
林旭吴中海董延钰*谢远云刘海金李兆宁
作者单位:
1.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3.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4.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5.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陆地和海洋热容量差异会引起风向和降水发生季节性反转形成季风气候。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同时也有最多的受季风气候影响的人口。季风带来的强降水容易诱发多种次生灾害,严重影响着区域内人类社会生产、居住的安全,因而认识亚洲季风的形成过程至关重要。利用将古论今的地学思想,文章旨在阐述亚洲季风的组成,列举影响亚洲季风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总结亚洲关键地点的沉积记录显示的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化期次。结果表明,在古近纪,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南缘发生碰撞,改变了亚洲的海陆分布,导致青藏高原发生初始隆升,南亚和东亚均出现季风性气候。但此时的东亚地区依然主要受行星风系的控制,东亚季风处于孕育阶段,仅呈条带状局部分布在华南板块的南缘,而南亚季风的覆盖面积相对广泛。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东亚地区的边缘海打开时间明显要晚于南亚地区海陆分布出现的时间。但随着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整体隆升并接近现今的海拔高度,亚洲季风全面进入增强阶段,强烈影响区域内的地质演化过程。自中新世中期以来,由于受控于青藏高原隆升、南北极冰盖的发育,亚洲季风经历了多期次的稳定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利用季风开展亚洲系统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青藏高原新生代
刊期:
2024,4(30)
所属栏目: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212),湖北省楚天学者人才计划(8210403)
分类号:
P534.63
DOI:
10.12090/j.issn.1006-6616.2023093
页数:
18
页码:
673-690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Journal of Geomecha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