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资讯
学术精汇
百科精选
学术综述
学术专著
学术会议
万商数据
百家在线精选
更多
百科在线精选
商城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概述
学术精汇
作者:
韩梓衡
1
2
李建康
1
刘永超
*
1
邓静仪
1
3
作者单位: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是我国已知产量、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甲基卡矿床是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自内向外依次发育二云母花岗岩、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Ⅳ)、锂-白云母型(Ⅴ)伟晶岩,且二云母花岗岩内发育大量的剥离体。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上,花岗岩与伟晶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突变关系;各类型伟晶岩中石英和锂辉石内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
2
包裹体、纯CO
2
包裹体、富子晶包裹体和熔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实验表明熔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在750~800℃之间,对应的捕获压力为550~700MPa。在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均一之前,富水熔体和贫水熔体在同一个体系内共存;石英和锂辉石内含硅酸盐子矿物包裹体与熔体-流体过渡型包裹体明显不同。锂辉石和石英中包裹体的C-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且其形成演化处于相对密闭的构造环境。全岩Ba-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三叠系西康群变沉积岩是花岗岩的重要源岩。全岩Zn和Li同位素则表明在岩浆侵位过程可能发生过显著的不混溶作用。综上,甲基卡矿床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关键词:
甲基卡
伟晶岩型锂矿床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稀有金属
成矿模型
刊期:
2024,
9
(40)
所属栏目: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30806、41872096),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034、DD20230289、DD20243484),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JKYZD202315)
分类号:
P611.12,P618.71
DOI:
10.18654/1000-0569/2024.09.14
页数:
22
页码:
2841-2862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