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的矿物学特征

学术精汇
作者:
张倩韩必武张军蔡有京邢大卫郑刘根*
作者单位:
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 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3.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4.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防地质技术部
摘要:
煤中的矿物质对分析煤的沉积环境和煤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淮南煤田山西组煤样品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山西组煤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煤具有低灰(12.17%)、特低全水分(1.92%)、中高挥发分(33.94%)、特低硫(0.50%)、中高发热量(25.87MJ/kg)的特征;煤的灰成分属于SiO2-Al2O3-Fe2O3-CaO型,指示有较多的陆相矿物被搬运到研究区;煤中矿物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及少量的黄钾铁矾和石膏,其中高岭石、伊利石和石英主要来源于伏牛、大别古陆物源区;方解石主要为后生成因;黄铁矿形成于成岩的各个阶段;石膏和黄钾铁矾由煤中黄铁矿氧化生成。
关键词:
淮南山西组矿物学
刊期:
2022,3(41)
所属栏目:
研究成果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72201),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1-017),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08085QD79)
分类号:
P577
DOI:
10.19658/j.issn.1007-2802.2022.41.006
页数:
10
页码:
635-644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