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发育模式——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为例

学术精汇
作者:
刘忠宝胡宗全刘光祥李鹏王鹏威李倩文金治光张哲
作者单位:
1.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
源-储一体是页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的特性,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具有页岩与夹层频繁互层、夹层类型多、有机质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更强的特点。为查明陆相页岩源-储关系及成因,以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页岩为例,采用岩石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鉴定、有机碳含量测定及氦气孔隙度测试等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宏观上分析源(TOC)、储(孔隙度)参数的相关性,微观上分析无机矿物、有机质、无机矿物孔及有机质孔(缝)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识别出了3种宏观源-储耦合类型:源-储较高相关型、源-储中等相关型、源-储弱相关型,提出有机质相关孔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源对储贡献的大小,是源与储耦合关系的核心。将宏观-微观相结合,建立了不同岩相组合控制下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源-储耦合关系的差异对页岩油气的富集程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纯页岩型、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型岩相组合的源(TOC较高,有机质类型好)、储(有机质孔相对较多)发育条件好,源与储相关性相对较高,是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有机质孔源-储耦合自流井组四川盆地
刊期:
2022,3(27)
所属栏目:
讨论·探索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陆相层系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2017ZX05036-00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项目“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目标”(P19017-2)
分类号:
TE122.2+3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22.03.005
页数:
10
页码:
271-280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