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布氏鲸及其栖息环境研究

学术专著
ISBN:
9787030832665
作者:
蓝文陆庞碧剑黎明民
版次:
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5-10
分类号:
Q959.841
页数:
281
字数:
4500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部湾布氏鲸及其栖息海域生态环境为核心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科学探究。阐述了布氏鲸调查监测方法与技术手段,呈现了涠洲岛海域布氏鲸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结果,详细分析栖息地海洋生态环境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布氏鲸周年迁徙的驱动机制,开展栖息地承载量评估,构建了布氏鲸栖息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性剖析布氏鲸及其栖息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布氏鲸种群现状研究
第1章 布氏鲸研究概况 3
1.1 布氏鲸生物学特征 3
1.1.1 布氏鲸分类地位及分布 3
1.1.2 布氏鲸行为及摄食习性 4
1.1.3 布氏鲸生殖和发育特征 5
1.2 布氏鲸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5
1.2.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5
1.2.2 作为生态系统关键种的作用 6
1.2.3 碳汇及气候调节的重要作用 6
1.3 布氏鲸种群研究方法 6
1.3.1 目视观察法 7
1.3.2 声学监测法 9
1.3.3 分子生态学方法 10
1.3.4 遥感监测方法 12
1.4 布氏鲸种群研究进展 14
1.4.1 国外布氏鲸种群研究 14
1.4.2 国内布氏鲸及栖息环境研究 15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涠洲岛布氏鲸种群现状 22
2.1 引言 22
2.2 调查区域与方法 22
2.2.1 调查区域 22
2.2.2 调查方法 22
2.3 调查时间与设备 24
2.3.1 调查时间频次 24
2.3.2 调查仪器设备 25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2.5 布氏鲸种群调查结果 25
2.5.1 2020~2021年种群状况 25
2.5.2 2021~2022年种群状况 27
2.5.3 2023年度种群状况 30
2.5.4 2024年度种群状况 34
2.6 布氏鲸种群特征 35
2.6.1 布氏鲸周年变化特征 35
2.6.2 布氏鲸空间变化特征 36
2.6.3 布氏鲸行为活动特征 36
2.7 小结 37
2.7.1 布氏鲸分布范围 37
2.7.2 布氏鲸识别头数 37
2.7.3 布氏鲸迁移规律 37
参考文献 37
第3章 北部湾夏季布氏鲸分布 39
3.1 引言 39
3.2 研究内容概况 40
3.2.1 研究方法和内容 40
3.2.2 研究区域和站位 40
3.2.3 采样时间及频次 41
3.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
3.3.1 布氏鲸环境DNA分析 43
3.3.2 布氏鲸食物eDNA分析 44
3.3.3 布氏鲸食物多样性 46
3.3.4 布氏鲸潜在分布海域预测 49
3.4 小结 50
参考文献 51
第4章 涠洲岛海域冬季布氏鲸eDNA研究 52
4.1 引言 52
4.2 研究区域与方法 53
4.2.1 研究区域 53
4.2.2 研究方法 53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5
4.3.1 宏条形码检测结果 55
4.3.2 qPCR检测结果 56
4.3.3 布氏鲸饵料鱼检测结果 57
4.4 讨论 58
4.4.1 过滤水样量对eDNA捕获量的影响 58
4.4.2 宏条形码技术对eDNA检出效能的影响 59
4.4.3 宏条形码技术与拖网方法在鱼类监测中的比较 59
4.5 小结 60
参考文献 60
第5章 涠洲岛海域布氏鲸承载量 63
5.1 引言 63
5.2 研究区域与方法 65
5.2.1 研究区域 65
5.2.2 模型原理 66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71
5.3.1 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71
5.3.2 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72
5.3.3 涠洲岛海域布氏鲸承载量分析 75
5.3.4 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关键种分析 77
5.4 小结 80
5.4.1 涠洲岛海域布氏鲸承载量估算 80
5.4.2 涠洲岛海域生产力基础丰富 80
5.4.3 涠洲岛海域生态系统重要关键种 81
参考文献 81
第二篇 布氏鲸栖息海域生态系统
第6章 涠洲岛及周边海域环境状况 85
6.1 引言 85
6.2 涠洲岛自然环境概况 85
6.2.1 地理位置 85
6.2.2 地形地貌 86
6.2.3 地质构造 86
6.2.4 气候特征 87
6.2.5 水文特征 87
6.2.6 灾害性天气 88
6.2.7 海洋生态系统 88
6.3 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 89
6.3.1 海域环境调查内容 89
6.3.2 样品采集和处理 89
6.3.3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91
6.4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 91
6.4.1 水质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 91
6.4.2 沉积物环境状况及变化特征 103
6.4.3 生物体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 104
6.5 小结 105
参考文献 105
第7章 涠洲岛海域营养盐多年变化特征 108
7.1 引言 108
7.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08
7.2.1 调查站位和时间 108
7.2.2 调查项目及分析方法 108
7.2.3 营养盐结构和限制因素评价 109
7.2.4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109
7.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09
7.3.1 物理参数和叶绿素a的变化 109
7.3.2 营养盐在各季节的变化 110
7.3.3 营养盐年际变化 112
7.3.4 营养盐比例结构变化 112
7.4 讨论 113
7.4.1 营养盐浓度变化影响因素 113
7.4.2 浮游植物生长可能的限制因素 114
7.4.3 营养盐结构与浮游植物种群的关系 115
7.5 小结 115
参考文献 115
第8章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118
8.1 引言 118
8.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9
8.2.1 研究区域 119
8.2.2 研究方法 119
8.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9
8.3.1 数据处理 119
8.3.2 图表制作 120
8.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20
8.4.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120
8.4.2 浮游植物优势种及季节变化 121
8.4.3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时空分布 123
8.4.4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3
8.5 讨论 126
8.5.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6
8.5.2 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7
8.5.3 浮游植物季节变化与布氏鲸迁徙的关系 128
8.6 小结 129
参考文献 130
第9章 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132
9.1 引言 132
9.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32
9.2.1 研究区域 132
9.2.2 研究方法 133
9.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33
9.3.1 数据处理 133
9.3.2 图表制作 134
9.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4
9.4.1 大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134
9.4.2 大型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 135
9.4.3 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及季节变化 137
9.4.4 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指数 138
9.4.5 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演替 139
9.4.6 大型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140
9.5 讨论 141
9.5.1 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1
9.5.2 大型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2
9.5.3 桡足类季节变化与布氏鲸迁徙的关系 144
9.6 小结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10章 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148
10.1 引言 148
10.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48
10.2.1 研究区域 148
10.2.2 研究方法 149
10.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9
10.3.1 数据处理 149
10.3.2 图表制作 149
10.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49
10.4.1 中小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季节变化 149
10.4.2 优势种及季节更替 151
10.4.3 中小型浮游动物丰度时空分布 152
10.4.4 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153
10.4.5 中小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154
10.5 讨论 155
10.5.1 涠洲岛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155
10.5.2 环境因子对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156
10.5.3 中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及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157
10.6 小结 158
参考文献 159
第11章 鱼卵和仔稚鱼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 161
11.1 引言 161
11.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61
11.2.1 研究区域 161
11.2.2 研究方法 161
11.3 数据处理 162
11.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62
11.4.1 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 162
11.4.2 鱼卵和仔稚鱼主要类群 168
11.4.3 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及分布 180
11.4.4 鱼卵和仔稚鱼季节变化 194
11.5 小结 196
参考文献 196
第12章 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97
12.1 引言 197
12.2 研究区域与方法 197
12.2.1 研究区域 197
12.2.2 研究方法 197
12.3 数据处理 198
1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98
12.4.1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 198
12.4.2 大型底栖生物优势种 199
12.4.3 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 200
12.4.4 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 200
12.4.5 生物多样性评价 201
12.5 小结 202
参考文献 203
第13章 游泳生物群落特征及季节变化 204
13.1 引言 204
13.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04
13.2.1 研究区域 204
13.2.2 研究方法 204
13.3 数据处理 205
1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5
13.4.1 种类组成 205
13.4.2 渔获率 206
13.4.3 渔业资源密度 208
13.4.4 优势种 209
13.4.5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质量 210
13.5 小结 211
参考文献 212
第14章 中上层鱼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213
14.1 引言 213
14.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3
14.2.1 研究区域 213
14.2.2 研究方法 214
1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4
14.3.1 数据处理 214
14.3.2 图表制作 214
1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4
14.4.1 中上层鱼类种类组成 214
14.4.2 中上层鱼类优势种 215
14.4.3 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 217
14.4.4 中上层鱼类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218
14.4.5 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与布氏鲸种群的关系 220
14.5 小结 221
参考文献 221
第15章 海域生态系统结构研究 223
15.1 引言 223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3
15.2.1 方法原理 223
15.2.2 研究区域 224
15.2.3 样品处理分析 224
15.2.4 数据处理 225
1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25
15.3.1 底栖消费者 226
15.3.2 鱼类消费者 226
参考文献 228
第16章 生态系统变化与布氏鲸迁徙的关系 229
16.1 引言 229
16.2 中上层鱼类季节变化与布氏鲸种群周年变化的关系 229
16.3 浮游动物季节变化与布氏鲸种群周年变化的关系 231
16.4 浮游植物季节变化与布氏鲸种群周年变化的关系 232
16.5 海域理化环境因子与布氏鲸种群周年变化的关系 233
16.6 小结 234
16.6.1 布氏鲸的主要捕食种类 234
16.6.2 布氏鲸周年迁移驱动因素 234
参考文献 236
第17章 布氏鲸栖息地生态评价标准研究 238
17.1 引言 238
17.2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238
17.2.1 国内相关标准情况 238
17.2.2 国外相关标准情况 239
17.3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240
17.3.1 指南评价内容 240
17.3.2 指南评价结果 245
17.3.3 适用性分析 250
17.4 基于涠洲岛生态制定评价标准 251
17.4.1 制定必要性及意义 251
17.4.2 制定范围及内容 251
17.4.3 标准评价内容 253
17.4.4 评价结果分析 257
第三篇 布氏鲸及栖息环境保护
第18章 涠洲岛布氏鲸保护管理 263
18.1 涠洲岛区域社会环境 263
18.1.1 常住人口概况 263
18.1.2 经济发展状况 263
18.1.3 相关规划部署 263
18.2 布氏鲸保护管理现状 264
18.2.1 生态监管监督 264
18.2.2 鲸豚搁浅救助 265
18.2.3 科普宣传活动 266
18.3 布氏鲸栖息地生态保护成效 268
18.3.1 海洋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68
18.3.2 渔业资源密度逐步恢复 268
18.3.3 海洋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269
18.3.4 个体识别数量不断增加 269
参考文献 270
第19章 布氏鲸及栖息环境威胁因素 271
19.1 人为活动影响加剧 271
19.1.1 海上作业增加风险 271
19.1.2 观鲸旅游业不规范 271
19.1.3 非法捕捞活动频繁 272
19.1.4 拖网捕捞存在“夺食”隐患 272
19.2 海域存在污染风险 272
19.2.1 夜光藻等赤潮生物暴发 272
19.2.2 生物体重金属污染风险 273
19.2.3 海洋垃圾污染风险 274
参考文献 274
第20章 布氏鲸及栖息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276
20.1 加强布氏鲸种群保护监管 276
20.1.1 加强布氏鲸物种保护制度建设 276
20.1.2 做好观鲸旅游业发展顶层设计 276
20.1.3 加强布氏鲸物种保护科普宣传 277
20.2 加强物种科学监测研究 278
20.2.1 提升物种监测水平 278
20.2.2 加强跨境交流合作 278
20.2.3 推动制定技术规范 279
20.3 维护栖息地良好生态环境 279
20.3.1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279
20.3.2 加强海域渔业资源养护 279
20.3.3 推进广西美丽海湾建设 280
参考文献 281
彩图
布氏鲸照片

发布人
文献数
资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