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知识网
发布
注册
|
登录
  • 用户中心
  • 退出
[学术综述] 中国石炭纪牙形类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整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石炭纪牙形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基于中国材料建立的石炭纪牙形类分类单元进行了厘定,其中5个属/亚属中只有2个是有效名称;99个种中有效种48个,无效种7个,尚有44个种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中国石炭系4个地层大区10个地层区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序列进行了讨论和厘定。华南区包含完整的石炭系的43个牙形类生物带,其他地层区包括准噶尔区10个、羌塘区8个、塔里木区8个、祁连–贺兰山区8个、内蒙古–吉林区6个、华北区3个、滇西区6个、藏南区5个,以及冈底斯区2个。石炭系尚有4个阶即谢尔普霍夫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和格舍尔阶未确立全球界线层型。牙形类是最具潜力的界线标志。中国贵州罗甸纳庆剖面是这4个阶的候选层型剖面。该剖面产丰富的牙形类化石,包括各阶潜在的界线标志化石,而且近年来在它们的演化谱系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综述] 粪化石在古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粪化石(coprolite)是石化的动物粪便,而广义上粪化石(bromalite)是石化的动物消化物、排泄物和排出物的总称。作为一类重要遗迹化石,粪化石蕴含了大量实体化石难以提供的生物学信息,为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以下依据:1)粪化石作为媒介帮助理解远古动物的行为习性、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谱特征以及古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2)粪化石中保存的古寄生虫线索能有效地解读古生物寄生关系和某些常见肠道寄生虫的起源问题;3)新生代以来古人类粪化石证据可以直接解开早期古人类的食谱、疾病特征及其迁移路径;4)中、新生代以来的粪化石中保存的植物残留信息(孢粉化石和植硅体)是重建古植被面貌、恢复古气候和探索早期动植物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粪化石研究历史,并针对粪化石在上述古生态各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述,认为粪化石可有效解读古生态。文章最后对粪化石的最新研究技术方法(如CT扫描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专著] 辊压压缩与木材渗透性
孙耀星 齐华春 2023年 科学出版社
本书针对与木材干燥和功能性改良密切相关的木材渗透性问题,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向读者介绍一种兼顾效率的木材渗透性提升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辊压压缩对细胞壁超微结构的改变、物理力学性能变异、形体变化规律、工艺条件对木材干燥含水率下降速率、药剂浸注深度和均匀性的影响等部分。书中内容对促进木材渗透性知识的传播和丰富渗透性改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分享
  • 收藏
[学术精汇] 干旱地区“代表性人口格网数据集”精度研究——以甘宁青地区为例
高精度的人口格网数据集在风险评价、灾害应急、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发展与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输入数据精度和模型选择的不同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因此评价代表性数据集的精度,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条件意义重大。研究评估了世界人口(WorldPop)数据集和世界第四版网格化人口(GPWv4)数据集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精度;以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最佳可用单位(乡镇行政区划)为研究单元,将WorldPop和GPWv4数据集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统计误差和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定量地评价各个数据集的精度;通过目视估计定性地分析数据集的映射性能,最后讨论了数据集的误差来源。统计误差结果表明:WorldPop数据集的精度更高,其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达到0.76、23016、0.73和0.60,而GPWv4数据集的上述统计结果分别为0.70、22297、0.75和0.58。同时,由相对误差的空间分布可知,WorldPop数据集准确估计的区域更多。目视估计结果表明:2种人口格网数据集的映射性能类似,都具有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特点。针对干旱地区人口格网数据集精度的评价研究,有利于分析数据集的误差来源,指导数据集的合理使用。在未来研究中,使用人类生活的辅助数据,生成干旱地区特有的人口分布模式,从而提高西北干旱区域人口数据集的精度。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精汇] 北羌塘盆地中南部侏罗纪布曲组古生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本文通过对北羌塘盆地北坳陷中南部胜利河、东湖及毛毛山等地区侏罗纪布曲组6条剖面及其中丰富的腕足类、双壳类等古生物资料和岩石组合特征的研究,将布曲组地质时代划为中侏罗世巴通期(Bathonian)至早卡洛夫期(Callovian),还可能跨入早巴柔期(Bajocian)。通过本文研究和区域对比,认为布曲组的沉积时代在北羌塘盆地存在穿时性。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布曲组沉积充填物三分性明显,下部和上部为一套以微晶结构、粒泥结构为主的低能碳酸盐岩,中部为一套以高能的亮晶粒屑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结合古生物生态习性,布曲组沉积环境总体为近岸浅水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构成多个沉积旋回。这一基础资料对下一步分析北羌塘盆地坳陷中南部布曲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支撑。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资讯] CiteScore™ 2022 发布
爱思唯尔科研医学服务公众号 2023-06-08
CiteScore™ 引用分指标免费、全面、透明、实时。它基于 Scopus 可信赖的数据源中,来自 7000 多家出版商的 28100 多本活跃出版物,覆盖 333 个学科,能够协助科研工作者分析、评估期刊、丛书、会议论文集和行业杂志等系列出版物,并已广泛得到科研人员、图书馆员、期刊编辑出版人员以及作者的认可和应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
  • 分享
  • 收藏
[学术资讯] 综述:碳纳米管分散的表面修饰方法与机理
科学材料站公众号 2023-06-03
四川大学的王延青特聘研究员团队对近年来报道的碳纳米管分散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讨论。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Mechanisms in Carbon Nanotubes Dispersion”为题发表在期刊 Carbon 上。该论文报道了碳纳米管分散策略的最新突破,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对碳纳米管团聚和分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共价或非共价键功能化两个方面。最后,对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 分享
  • 收藏
[学术综述] Halkieria系统进化及其化石分类学研究进展
Halkieria是寒武纪一类躯体上披有骨质鳞片的疑难后生动物,前后各有一个大壳板,两侧对称,其钙质骨片在软躯体上排列形成几条规律的纵向带。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Halkieria生物系统确切位置的讨论以及Halkieriidae不同属种亲缘关系的探索从未停止。本文总结了Halkieria化石在骨片属种分类、古地理和地层分布、生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的生物系统分类归纳出以下几种观点:1)Halkieria为腕足动物的祖先,并与托莫特壳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2)Halkieria与Wiwaxia等骨片化石具有单源性,组成一种新的分类单元Halwaxiidae,属于软体动物干群或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干群;3)Halkieria为软体动物有刺亚门干群,与无板纲、多板纲更为亲近;4)Halkieria为环节动物的祖先。目前,虽然多数人根据Halkieria与现生多板纲的骨片排列一致将Halkieria归属软体动物有刺亚门的干群,但近年来世界各地新化石材料的陆续发现及壳体发育研究使得Halkieria的系统分类位置出现新的争议。通过对化石分类学的系统厘定和生物分类研究进展的总结梳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Halkieria对小壳化石的分类、骨片系重建及冠轮动物各门类的起源和谱系演化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当前Halkieria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重点。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综述] 安徽早三叠世巢湖动物群的研究进展:生物面貌、地层分布和古生态学意义
巢湖动物群主要分布在安徽巢湖及邻近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南陵湖组中上段地层中,以保存大量完整且精美的巢湖龙化石为特点,伴生有鳍龙类、鱼龙形类、鱼类及多门类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巢湖动物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基于巢湖动物群中大量新材料的系统研究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之后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快速复苏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梳理了巢湖动物群的地质背景、研究简史、生物组合特征、地层分布与时代特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其群落生态组成进行初步探讨。这项工作对建设巢湖动物群相关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旅游开发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学术专著] 容错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技术
王少萍 石健 张超 王兴坚 2023年 科学出版社
本书围绕容错控制系统新理论和新技术,介绍了容错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基于统计可靠性理论、基于失效物理可靠性理论、高可靠性系统设计方法及容错控制综合可靠性评价方法。书中主要内容是作者及其团队在归纳、总结和发展有关容错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际工程应用完成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论述了容错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基于统计和基于失效物理的元件可靠性理论、面向成功和故障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及容错控制系统的综合可靠性理论方法等。本书内容新颖,注重工程实际,书中实例均为实际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 分享
  • 收藏
[{{ele}}]
{{it.source}} {{it.pushTime}}
  • 分享
  • 收藏
[{{ele}}] {{it.title}}
{{it.artSummary}}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ele}}]
{{ele.authorName}} {{it.journalsYear}}年 {{it.periodical}}
{{it.artSummary}}
  • 分享
  • 收藏
[{{ele}}] {{it.title}}
主办单位: {{ele.name}}
时间:{{it.detail.beginTime.substring(0,10)}} 地点:{{it.detail.address}}
  • 分享
  • 收藏
[{{ele}}]
{{ele.authorName}} {{it.periodical}}({{it.journalsYear}}年第{{it.journalsTerm}}期) {{it.periodical}}({{it.journalsYear}}年第{{it.journalsTerm}}期)
  • 分享
  • 收藏
  • 下载
  • 在线阅读
[{{ele}}] 免费 {{it.detail.salePrice}}
发布时间:{{it.detail.auditStatusTime.slice(0, 10)}}
{{it.detail.publisher}}
  • 分享
  • 收藏
百家号 更多>
中文知识网
中文知识网 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请完成认证

x

请尽快完成用户认证,认证通过后才可以发表文章等内容
前往认证
x
Document
欢迎登录中文知识网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60秒后重新获取

您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登录

您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忘记密码

登录
子账号登录
欢迎注册中文知识网
获取验证码 60秒后重新获取
我已阅读并同意 《使用协议》 《隐私政策》
注册
已有账号, 马上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60秒后重新获取
重置密码
已有账号, 马上登录
子账号登录
登录
主账号登录